我国文旅数字化转型的逻辑构成与实践路径Logical Composition and Practical Paths of the Digital Transformation of Cultural Tourism in China
李泽华,陈澄湘
摘要(Abstract):
文旅数字化转型是数字技术等先进科技在文旅领域中的实践与创新。综合本体论、价值论、技术文化论来看,文旅数字化转型要求文旅行业在技术应用、生产方式、业务流程、管理模式、组织结构、用户体验等方面进行全面变革,实现文旅资源数字化、文旅服务智能化以及文旅管理数据化,持续孕育新的文旅价值增长点,并不断保持文旅业务增长与持续发展。文旅数字化转型逻辑构成包括以“人民为中心”的文旅数字化转型为本体,以“全面立体”的文旅数字化转型为立脚点,以“全标准化”的文旅数字化转型为着眼点。完善文旅数字化转型的政策体系;锚定文旅数字化转型的核心内容;优化文旅数字化转型的系统结构,是文旅数字化转型的三大实践路径。
关键词(KeyWords): 文旅数字化;基本内涵;逻辑构成;实践路径
基金项目(Foundation): 山东省社会科学规划研究青年项目“公共图书馆文旅融合数字化发展研究”(项目编号:24DTQJ01);;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项目“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数字化的逻辑机理与风险防范研究”(项目编号:24YJC710005)
作者(Author): 李泽华,陈澄湘
DOI: 10.20004/j.cnki.ujn.2025.04.004
参考文献(References):
- (1)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北京:人民出版社,2022年版,第45页。
- (2)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国务院关于印发“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的通知》,https://www. gov. cn/gongbao/content/2022/content_5671108. htm,2025. 03. 11。
- (3)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国务院关于印发“十四五”旅游业发展规划的通知》,https://www. mct. gov.cn/preview/whhlyqyzcxxfw/zhgl/202201/t20220126_930708. html,2025. 03. 11。
- (1)刘洋,徐振宇:《文旅数字化的内涵演绎、现实挑战与推进机制》,《青海社会科学》,2023年第2期。
- (2)徐菲菲,何云梦:《数字文旅创新发展新机遇、新挑战与新思路》,《旅游学刊》,2021年第7期。
- (3)约瑟夫·熊彼特著;何畏,易家详,张军扩等译:《经济发展理论》,北京:商务印书馆,1990年版,第3页。
- (4)陈正其:《熊彼特创新思想的当代价值》,《经济论坛》,2023年第2期。
- (5)左鹏飞,陈静:《高质量发展视角下的数字经济与经济增长》,《财经问题研究》,2021年第9期。
- (6)应可福,石兴国编著:《最新管理理论的形成和发展》,南京:河海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89页。
- (7)刘震,周剑:《工业企业实现数字化管理是一场自我“革命”》,《经济参考报》,2021年4月13日,第7版。
- (1)安筱鹏:《数字生产力构筑增长新动能》,《信息化建设》,2022年第12期。
- (2)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委员会办公室,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十七部门关于印发〈“数据要素×”三年行动计划(2024—2026年)〉的通知》,https://www. cac. gov. cn/2024-01/05/c_1706119078060945. htm,2025. 03. 11。
- (3)曾颖:《中小企业低成本数字化转型之路》,北京:中华工商联合出版社,2022年版,第100-101页。
- (4)张成岗,韩心荷:《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多重技术动力机制分析—以北京公交集团为例》,《济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3年第1期。
- (5)托马斯·巴彤恩,克里斯蒂安·穆勒等著;刘晨光译:《企业数字化:从方法到实施》,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22年版,第203页。
- (6)保建云:《百年变局下的全球数字治理变革及数字风险治理》,《人民论坛》,2023年第12期。
- (7)兰宗荣:《朱子的旅游世界:朱熹旅游文化与文化旅游研究》,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2014年版,第37页。
- (1)崔凤军,赵建芳,唐继亮,董立达:《旅游价值论——进化心理学视角》,《中国旅游评论》,2021年第4期。
- (2)王海山,盛世豪:《技术论研究的文化视角:一种新的技术观和方法论》,《自然辩证法研究》,1990年第5期。
- (3)王育济,何昭旭:《“技术—文化”与数字时代中华文化的复兴》,《烟台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3年第4期。
- (4)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中国共产党第二十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公报》,https://www. gov.cn/yaowen/liebiao/202407/content_6963409. htm,2025. 03. 11。
- (1)韩振峰:《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人民日报》,2024年7月31日第9版。
- (2)曹国新,汪忠烈,刘蕾:《论旅游学的定义:一种基于本体论的考察》,《江西财经大学学报》,2005年第3期。
- (3)徐硕,屈永祥:《现代企业人力资源数字化转型发展对策》,《商业2. 0》,2023年第21期。
- (4)唐任伍:《文旅产业数字化转型的内在机理和实践路径》,《国家治理》,2024年第9期。
- (5)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发牌六周年!中国5G交出“硬核”成绩单》,https://www. miit. gov. cn/xwfb/mtbd/twbd/art/2025/art_9d61a6131a7c4ef18ae090edfe78bb68. html,2025. 06. 11。
- (6)刘洋,徐振宇:《文旅数字化的内涵演绎、现实挑战与推进机制》,《青海社会科学》,2023年第2期。
- (7)解学芳,雷文宣:《“智能+”时代中国式数字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图景与模式研究》,《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3年第2期。
- (1)占智勇,徐政,宁尚通:《数据要素视角下新质生产力创新驱动的理论逻辑与实践路径》,《新疆社会科学》,2024年第3期。
- (2)新浪网:《以标准化手段推动文旅融合高质量发展》,https://finance. sina. com. cn/jjxw/2024-07-12/docinccvpnc7977887. shtml,2025. 03. 11。
- (1)肖俊洪:《数字素养》,《中国远程教育》,2006年第5期。
- (2)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https://www. gov. cn/zhengce/202407/content_6963770. htm?sid_for_share=80113_2,2025. 03. 11。
- (3)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学习〈决定〉每日问答|如何理解构建新型基础设施规划和标准体系,健全新型基础设施融合利用机制》,https://www. gov. cn/zhengce/202408/content_6969236. htm,2025. 03. 11。
- (1)张广海,孙春兰:《文化旅游产业融合及产业链构建》,《经济研究导刊》,2012年第12期。
- (2)李泽华:《人工智能时代文化产品供应链创新研究》,《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年第4期。
- (3)赖明忠:《试论企业数字化管理》,《湖南社会科学》,2009年第1期。
- (4)李泽华:《智慧化网络文化治理体系构建的路径探析》,《山东社会科学》,2022年第3期。
- (5)郭少青,田璐瑶:《如何推进“智慧应急”能力的建设》,《中国应急管理报》,2019年3月28日第7版。
- (6)李泽华:《智慧化网络文化治理体系构建的路径探析》,《山东社会科学》,2022年第3期。